这些年,中国核电技术、风电光伏设备、输配电成套设备在“走出去”的过程中,频频遭遇标准困扰,即“中国标准”未能成为国际标准,导致诸多项目“胎死腹中”。
早在2014年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、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种衍民就提交了《关于鼓励企业采用中国标准“走出去”的建议》。
种衍民指出,中国企业在输出“中国标准”中经历了很多困难,一旦触及行业标准,我国企业在出口的过程中就一直是处在被动接受的状况,尤其是在电力领域、建筑业、纺织品、化工原材料、电子元器件等行业,存在着欧美同盟西方标准封锁与抵制,发达国家的质疑与不认可。一旦欧盟或者美国新出台甚至更改某些标准,就会影响到这些行业整体的生存前景。
种衍民指出,采用其他国家的标准,意味着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极其产品、装备都通过相关国家的认证。因为无法采用中国标准实施走出去,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正面临着众多劣势。
成本的增加
由于要采用国外的标准,中国企业必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外标准执行,势必涉及到更改设计方案、生产工艺流程、质量保证体系、设备模具等一系列标准,导致企业在中国标准里已然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无法施展,低成本、高效率、性价比高的优势无法发挥。
价格的降低
在国外的标准下,竞争对手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已有的资源,不断压缩、降低成本费用,导致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丧失在中国标准下的价格优势。
主动权丧失
一旦采用的是其他国家的标准,中国企业首先花费大量的人力、财力、物力去 获得认证,更多的是在整个过程中都丧失了主动权。
因此,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电力、建筑等行业企业若想“走出去”必须“中国标准”先行。